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国新闻网白城5月20日电佳 王嘉硕)吉林省西部是一片广阔的平原,一年四季都有强风,荒凉的土地。近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追风者把它变成了发展新能源的热土,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拼图。
20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吉林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通榆风电分公司(通榆风电厂)风车组成员,第一个是一名中年男子。巨大的风车把他们衬托得很小。然后他们进入了风扇塔,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静止的叶片又转动了。
这名男子是通榆风电厂厂长刘峰。他23岁时来到这里,现在已经24年了。从小刘到老刘,从理论派到实干家,他仍然喜欢在前线工作。他被公认为吉林省风电研究领域的先驱。

从0到1
1998年,23岁的刘峰随着吉林省第一家、中国第四家风力发电厂——通榆风力发电厂的建成和运营,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挑战。
在电厂运营之初,绝大多数工作都没有参考,只能自己探索。刘峰和电厂最初的五人团队日夜检查文献和科学研究。在风扇安装现场,风不断,雪滑,他总是冲到前面。
1999年10月,11台西班牙风西班牙风机成功并网发电,实现了吉林风电0突破,成功填补了吉林风电建设史上的空白。
2000年12月,电厂二期工程38台丹麦风机成功并网发电,电厂跻身全国四大风厂之列,吉林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万千瓦。电厂投产当天,他不忘拿出笔记本记录机组运行数据。
24年后,刘峰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笔记本电脑。虽然它已经磨损了,但一页数据已经成为一套详细的风电宝典。

寒冬破冰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项目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建设,先进的风电设备不断引进,支持政策遍地开花。此时,通榆风电厂遇到了发展瓶颈。
2005年,弃风限电现象开始出现,通榆风电厂骨干力量被其他公司挖走。原外国风机制造商要么关闭,要么停止生产模型,关键备件采购极其困难。电厂已进入寒冷的冬季。
刘峰坦言,当时工厂的设备已经很落后了,一度让他很失落。幸运的是,他没有放弃。
在当时的经营状况下,刘峰只能通过改造设备来提高效率。2006年,他开始探索研发塔上的小型更换维修设备,后来证明,这种中国第一种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且非常经济,很快在行业中传播开来。在研发过程中,他的家人很难见到他,经常抱怨他值得追逐潮流,跟随潮流见影子。
2007年,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了两次技术迭代。此时,他强烈讨论更换中国第一批电厂直驱风机,发电效率提高40%;2009年,他再次更换设备,发电利用率从85%到96%。
因此,老电厂终于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再也没有落后。
瀚海变热土
刘峰带领通榆风电厂一路反击的故事是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缩影。如今,大唐集团、东方电气、华能集团、三一重能、力诺集团等电力行业龙头企业聚集在吉林省西部。谈到这里发展的原因,各大公司都表示,这里的新能源发展基础很好。
通榆风电厂堪称吉林省风电行业的黄埔军校。从1998年开始,电厂开始承担新电厂的培训任务,无私地向每一位后来者传授宝贵的经验。
通榆风电厂作为吉林省第一家风力发电厂,不仅是吉林省风电技术由弱变强的见证人,也是参与者。
在刘峰看来,风电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在于勇于变革。近年,刘峰通过“等量替换”的方式让电厂年增发电量达4600万千瓦时,实现了装机容量不变,发电量翻倍的效果。
风扇从远处看很小,可以用指尖测量。风扇很大,充满了我们无数风电人的激情和热情。风电不会停止,我也不会停止追求梦想。刘峰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