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网北京5月20日电 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国家健康规划》全文公布。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展望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以上。此外,还公布了一系列涉及人民医疗和医疗行业的重要措施。

要知道这些数字
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
从2015年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为2015年76.34岁提高到77.93岁。根据该计划,到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在2020年继续提高1岁左右。展望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以上。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38.5%
到2025年,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将提高到25.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8.515岁以上的吸烟率下降到%23.3%。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下降0.5超过百分点
到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整体近视率将达到52.7到2025年,2025年,这一比例将努力每年下降0.5超过百分点。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87.5%
根据规划,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87.5%,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85%的类水体。
-国家和省级健康县的比例不低于40%
国家和省级卫生县区比例不低于40%。进一步推进医院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健康促进医院比例不低于50%。
医用药会有这些好处
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该计划建议实施三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并完善相关的支持措施。继续保障被保险女职工的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保障城乡居民的生育医疗费用,减轻生育医疗费用的负担。

开展孕育能力提升专项攻关,做好不孕症诊治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提高妊娠能力的专项研究,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做好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支持妇幼保健机构整合预防保健和临床医疗服务。
加强抑郁、睡眠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干预
根据该计划,加强对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阿尔茨海默病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应急预案。
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收集范围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药品和高价值医疗耗材集中采购范围,落实医疗保险集中采购资金余额保留政策,完善药品监测网络短缺和信息直接报告制度,确保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

-促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
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促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和疗效评价体系。建立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机制,促进信息追溯体系建设。
促进肿瘤建立多学科诊疗体系
根据规划,建立多学科诊疗体系,促进肿瘤、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和疑难复杂疾病的建立。鼓励麻醉、医学检查、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提高综合诊疗水平。
了解这些政策趋势
-基本建成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根据规划,基本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足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需要。此外,做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全过程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安全,逐步提高人群接种率。

-加强疾控人才建设,提高流量
根据该计划,发展退休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源,支持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在职或退休医生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开设更多的实践或诊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能力。完善公共卫生人员的准入、使用和评价机制。
支持婴幼儿代际护理、家庭互助等护理模式
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单独或者联合有关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儿服务。加强对家庭婴儿早期发展的指导,研究出台家庭护理点管理措施,支持代际护理、家庭互助等护理模式,鼓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家庭护理指导服务。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项目
根据该计划,实施了中医药振兴和发展的重大项目。提高地级以上中医药医院优势专业和县级中医药医院特色专业服务能力,努力达到县级中医药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标准。
鼓励社会力量在这些领域建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导和促进医疗检查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独立机构的标准化发展,鼓励有经验的医生开设诊所。
-促进健康旅游,加快健康旅游基地建设
促进健康旅游的发展,加快健康旅游基地的建设。选择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医疗服务能力强、产业实力强的城市或地区,完善高水平医院综合协调政策,建设健康产业集群。(已完成时间)